彭雪枫

彭雪枫剧情介绍

第1集@@@@  1937年,毛泽东根据全国抗日形势,派彭雪枫为党中央的特使,前去太原做阎锡山的统战工作,争取他早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军不辱使命,在这个在危险四伏、明争暗斗的狼窝虎穴中,他机智巧妙,从容不迫,寻找到打开阎锡山心灵防线的突破口。红军此时希望在山西太原设立秘密电台,阎锡山却老奸巨滑,故意拖延不办,只愿意提供自己电台给彭雪枫使用,而且还经常更改波段,造成太原我方和延安联络不畅。彭雪枫利用阎锡山“三个鸡蛋上跳舞,谁也不得罪”的心理矛盾,巧设妙计,促使阎锡山同意开设八路军独立电台。||第2集@@@@  西安事变爆发。彭雪枫按照毛泽东和党中央指示,向阎锡山转交信件时,阐述了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真诚愿望,给阎锡山留下深刻的影响。终于使阎锡山由反对到中立,由中立转变到基本合作的立场上来。彭雪枫又以理据争,多次谈判,促成阎锡山同意八路军从韩城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并且提供了安全的线路。党中央制定的抗日战略大局在彭雪枫不解的努力中成为现实。||第3集@@@@  八路军进山西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彭雪枫充分发挥八路军办事处的优势,在太原大量地宣传共产党抗日主张,八路军这支抗日部队逐渐为广大山西人民所认识。在太原即将失守的前夜,彭雪枫陪同周恩来,率领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们从容不迫最后撤离生活工作了两年多的太原古城。||第4集@@@@  1938年底,彭雪枫前去武汉参加国民党召开的全国参谋长会议。与此同时党中央毛主席根据抗战形势,审时度势制定了新的战略决策。彭雪枫再次接受新的使命,他以中国河南省军事部长身份回河南老家,在河南竹沟,彭雪枫和当地坚持游击战的王国华等人改编新四军第八团,培养抗战骨干,征集新兵,将这个昔日默默无闻的偏远小镇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抗战争政治中心。段安团曾经是当地两支土匪队伍,被新四军改编后依然恶习不改,吃喝嫖赌,打家劫舍,不仅破坏了新四军的名声也影响了八团队的整编。彭雪枫出高招,请安段团参加庙会联欢。||第5集@@@@  彭雪枫不发一枪,不伤一人,智取安段团。使得两个团的兵力全部缴械,经过整编整训,思想改造,昔日土匪,成为今日新四军战士,光荣地开赴抗日前线。彭雪枫站在战略高度,建议中央在鄂豫皖大别山一带建立新的八路军后方基地,毛泽东为此欣然。竹沟的抗日形势惊动了蒋介石,他命令驻河南的118团前去竹沟彻查,必要时武力解决。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是阻击还是欢迎?领导班子里产生分歧。彭雪枫以理服人,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智退夏团,避免了一次国共之间的“磨擦”。||第6集@@@@  彭雪枫再次领受新的使命,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并担任司令员兼政委,向东越过新黄河,挺进豫皖苏交界地区建立抗日敌后根据地。东征在即,彭雪枫派出先遣大队;筹划组建了拂晓报社和拂晓剧团,整训部队,深入豫东亲送国民党县长魏凤楼(我党秘密党员)赴鹿邑县上任,以搭建东进的“桥头堡”。彭雪枫送别父亲,带着300多人的部队离开了竹沟,孤军深入,踏上了东进的征途。杜岗村是彭雪枫东进部队落脚的第一站,在这里他与肖望东带领的先遣大队,吴芝圃带领的豫东游击支队胜利会师。三支队伍经过整编,组成了一支兵强马壮的队伍。||第7集@@@@  部队跨过新黄河深入敌后,更加激发了抗日的激情。在窦楼村游击支队遭遇了一个中队的日军,彭雪枫当即决断打这一仗。一场短平快的较量,彭雪枫临危不乱,灵活指挥,打了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然而他们东进的“桥头堡”鹿邑县却发生意想不到的变故,我党派去的干部和魏凤楼发生冲突,擅自撤离,此举极大地影响了东进抗日的行动。彭雪枫紧急请调张爱萍前来协助作魏风楼的统战工作,与魏凤楼化解前隙,重修关系。保证了党中央东进中原的战略意图继续实施。||第8集@@@@  东进途中,传来雎杞太地区被日军占领的消息,彭雪枫当机立断率游击支队回师雎杞太地区。彭雪枫充分发挥了平原游击作战的特点,声东击西,打得日本鬼子晕头转向,疲惫不堪,不得不退出此地。部队继续东进来到永城的书案店镇驻扎,正值春荒,部队陷于严重饥荒之中。困顿之中,彭雪枫下令卖掉部队的所有战马,也包括他自己心爱的枣红马。“彭将军卖马度饥荒”在当地传为佳话,大家纷纷解囊相助,部队终于度过饥荒。||第9集@@@@  为摆脱经济困境,彭雪枫率游击支队进军淮上,遇到当地红枪会的阻拦,双方几乎发生冲突,彭雪枫运用党的统战政策和江湖人士握手言和,化险为夷。彭雪枫主动出击,四袭怀远城,打开了局面。并在豫皖苏根据地各县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夏季来临,一场大雨又触发了当地村民积存百年的水患恩怨。岭南岭北的百姓为了自己的利益,再次引发械斗。彭雪枫调查情况后,决定从根子上解决岭南岭北百年悬而未决的棘手之争。他请来水利专家勘察地形,出面说服各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彭雪枫不解的努力,百年水患得以根除,双方的恩怨也得以化解。||第10集@@@@  岭南岭北的村民为彭雪枫立了石碑,要世代传颂这位给百姓造福的大好人。1940年夏天,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命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与彭雪枫会合,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1940年,国民党再次掀起反共高潮,恰在此时,黄克诚受命“向东发展”离开了彭雪枫。为解除友军后患,彭雪枫决断在板桥集痛击日军,并且击落一架日军飞机,借此造声势,壮我军威。这时根据地发生了“耿、吴、刘”投靠顽固派的反叛事件。彭雪枫独闯叛营解救落难的干部。||第11集@@@@  皖南事变发生,汤恩伯等顽固派对豫皖苏的新四军也行进了残酷的围攻,很快四师的部队就处于日、伪、顽军重兵夹击之中,指战员伤亡严重。为了抗日大计,为了脱离与国民党顽固派的磨擦,彭雪枫按照新四军军部的指示,率第四师撤退到津浦路东,忍痛离开了他一手创建的豫皖苏根据地。||第12集@@@@  在皖东北仁和集整训期间,因为路西的失利,彭雪枫感到很大的压力。彭雪枫深刻反省自己的失误,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誓打回路西,收复豫皖苏根据地。|为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他坚决留下前来指导工作的邓子恢同志,让他担任新四军第四师的政委。四师在彭雪枫和邓子恢的带领下,重新在血泊中站立了起来。||第13集@@@@  彭雪枫34岁了,他的婚姻大事被许多同志提起和关心,可是彭雪枫的心里装进了一个人——淮宝县妇女主任林颖。他们偶然的机会见过一面,彭雪枫便看中了这个姑娘。彭雪枫一手好文章,此时大有用武之地,一封封文思敏捷,才华横溢、情深意切的书信,打动了生性要强的林颖,他们相爱了,并且在彭雪枫认为幸运的9月结婚。可是新婚三天,林颖便离开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舍弃了小家,全身心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第14集@@@@  新婚刚过,彭雪枫便率部队投入反顽战斗中。夫妻分居两地,鸿雁频传书信,在来往书信中相互鼓励,增进感情。众所周知,彭雪枫有三宝:骑兵团、拂晓剧团还有一张拂晓报。骑兵团是他来到路东后建立的,骑兵团从建立到担负了作战任务,只用了很短时间。这期间凝聚了彭雪枫大量的心血。骑兵团不负众望,成为淮北地区威名远扬的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快速机动部队。||第15集@@@@  1942年冬季,日军再次发动大“扫荡”, 四师跳出合围圈,留下26团牵制内线的日军,整整坚持了33天,“扫荡”即将结束的那天,26团被多于五倍的日军包围在朱家岗。整整激战一天,就在阵地无法维持之时,彭雪枫急派的骑兵团百里奔驰前去救援,终于击退了敌人,保住了26团的主力。在反“扫荡”中,林颖生产,孩子却不幸夭折,他们夫妇在残酷的战斗中失去了第一个孩子。||第16集@@@@  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是一个“磨擦”专家,为了打击他的嚣张气焰,新四军发动了山子头战斗。彭雪枫率四师担任主攻,活捉了韩德勤。战斗目的已经达到,准备放韩德勤离去,可已成为光杆司令的韩德勤却不肯离开,他想要新四军给他一些地盘和人马,彭雪枫理解他的苦衷,为了团结他抗日,便满足他的要求,韩德勤感恩而去,苏北一带再没有发生大的“磨擦”。1944年秋季,复仇的日子到了,党中央指示第四师准备西征,恢复豫皖苏根据地。||第17集@@@@  好事一个接一个到来,林颖结束两地分居回到彭雪枫身边,他们的孩子也快出生了。此时彭雪枫踌躇满志,挂帅亲征,立誓收复豫皖苏根据地。彭雪枫与妻子刚刚团聚,转眼又要分离,林颖洒泪送别,场面令人伤感。彭雪枫率部队西征再次跨过津浦线,来到他们曾洒满热血的豫皖苏根据地,每到一处,当地百姓声泪俱下控诉这三年里所受的苦难。彭雪枫亲临一线指挥,拿下阻滞西征的第一道障碍——小朱庄。夏邑县的八里庄盘踞着与日伪军暗中勾结的李光明部,这个钉子不拔,势必影响整个西征大局。彭雪枫亲自视察阵地,制定作战计划。||第18集@@@@  1944年9月11日凌晨战斗在八里庄打响,此时彭雪枫刚过了37岁生日。他在八里庄寨墙上指挥战斗,突然被流弹击中,倒在他亲密战友张震的怀中。彭雪枫牺牲的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等领导人无比震惊,也扼腕叹息,陈毅军长流着眼泪写下哭彭八首。为了稳定士气,中央决定彭雪枫牺牲消息对外暂不公布,密不发丧,由旅长滕海清护送灵柩回到洪泽湖畔的师部。接替彭雪枫的张爱萍师长以彭雪枫名义发电报给林颖,隐瞒了彭雪枫牺牲的消息,林颖在平静中生下了一个儿子。1945年1月,在彭雪枫牺牲5月后,党中央在延安,第四师在师部半城同时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悼念我党我军优秀的革命战士彭雪枫。

上一篇剧情:玫瑰绽放的年代剧情介绍下一篇剧情:日心说剧情介绍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会员中心